English
中文
English

60年峥嵘与共,长城润滑油不忘初心护航中国航天事业

时间:2018-07-26 来源:浏览量: 打印 字号:

  今年,被称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今年我国航天发射将有望超过40次。几个月来,“北斗”家族屡添新成员、民用业务卫星投入使用、在轨运行高精度物理场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正由航天大国朝着航天强国坚定迈进。

  抚今忆昔,60年前,一根粗木头加一个白铁皮箭头就成了火箭模型;马粪纸上涂上墨汁,探索空间光学滤波器的研制;猫的胡须也能当红外地平仪探测器的装配工具……中国航天起步之艰难,在世界航天史上都绝无仅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航天一步步突破的背后,是一大批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全力支持,而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更是与中国航天有着60年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与历史渊源。

  起步之艰,雄关漫道真如铁

  1960年7月16日,苏联突然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同时撕毁了两国政府签订的12项协定,废除了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中国的航天工业一时间陷入僵局。

  紧张的国际局势要求中国必须尽快以强有力的手段震慑虎视眈眈的西方国家。聂荣臻元帅擂着桌子说:“逼上梁山,咱自己干!”

  1962年,石油工业部决定在北京煤炼油示范厂自主研制氟油。时间紧任务重,这个成立仅四年的中国第一家煤炼厂,临危受命转向含氟润滑油研发工作,代号621。

  这个厂,也就是长城润滑油的前身。

  含氟润滑油是航天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当时世界上掌握氟油生产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对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中国而言,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任621厂的厂长高清岚说:“二机部要求我们做的氟油跟苏联三种氟油完全一样。为了做出这样的六氟化油,失败的次数太多了,有一次实验一锅油全爆了。”

  简陋的设备、薄弱的经验、落后的防护装备,甚至还要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621厂的员工以惊人的毅力,提前60天研制出第一批含氟特种润滑油,化解了祖国发展航天工业的燃眉之急。

  “我的骨头像蜂窝似的,中间都是一个洞一个洞的,就是氟跟钙反应流失了,变成氟化钙,所以我们每天吃钙片……”高老平淡地说道。正是这种能吃苦、能奉献、敢牺牲的航天精神,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根基。

  1970年4月24日,长城润滑油护航“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东方红乐曲响彻云霄,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东方的声音,中国正式开启了航天时代。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然而,正当这颗卫星经变轨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时,却发生了卫星上蓄电池热失控现象,卫星危在旦夕。总设计师孙家栋当机立断,提出对卫星姿态调整5度,最终化险为夷。

  5度的角度,在纸上画出来很明显,但对于庞大的航天器来说,调整5度却是一个极其细微的过程。这不仅是考验卫星的制动设备、导航设备,更考验润滑油的品质。而当时长城润滑油为航天研发的聚全氟异丙醚油,油品性能超越世界最顶级的同类产品,为5度的精确调整提供了完美的润滑支持。为了表彰长城润滑油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同年4月,长城润滑油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嘉奖。

  未来之远,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由来已久,神话嫦娥奔月、敦煌壁画神女飞天,无不反映了国人对浩渺宇宙的神往。2003年10月15日,伴随着火箭升空的巨大轰鸣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了太空,千年飞天梦终于得以实现。这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载人航天飞船,使用的就是长城润滑油自主研发的高低温润滑脂。

  事实上,神舟飞船、嫦娥工程、天宫目标飞行器……六十年里中国航天大事件,都有长城润滑油的身影。它们应用于中国航天器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返回舱、轨道舱、生命保障系统等核心系统,为中国航天事业全面护航。

  2017年4月,“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天舟一号”共有的36台、4个不同推力级别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全部使用长城润滑油,为顺利完成对接提供了可靠的润滑保障。如今,长城润滑油已经具备生产应用于未来空间站长周期不更换、无挥发、无毒等特性的润滑产品,未来将全面满足中国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润滑需求。

  与中国航天事业同生共长,60年时代变迁,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长城润滑油也成长成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着多年来与中国航天合作的技术积淀,独特的“航天基因”让长城润滑油在高端润滑领域越走越宽,广泛应用于高铁、机器人、机械重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倡议下,成为了“一带一路”上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一张闪亮名片。

  从1958到2018,曾经的621厂原址上,新建起了长城润滑油的空间润滑技术开发中心。敞亮的实验室、各类先进的滤过分析仪器、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新一代的长城人在这里接续老一辈的航天梦。与60年前破旧的生产车间相比,变的是技术、环境,不变的是扎根在这块土地上的,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留言评论Message

我要评论e-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