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 踏上星辰大海征途的中国润滑力量
4 月 24 日 , 我国迎来了第七个 " 中国航天日 ", 今年的主题是 " 航天点亮梦想 "。从 " 东方红 " 响彻外太空 , 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成员组刚刚胜利完成为期六个月的空间站工作 , 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 中国航天人心怀奔向星辰大海的梦想 , 从未停止对宇宙世界的探索 , 中国航天家族 " 嫦娥 "、" 神舟 "、" 天问 "、" 祝融 "、" 羲和 "、" 天宫 " 硕果累累 …… 中国航天取得的卓越成就 , 正是中国人民在党和国家正确领导下 , 自信、自强、自立、坚定不移的以高质量创新 ,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为圆梦九天构筑润滑基底
航天润滑技术是润滑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 一度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 " 不传之秘 "。为了实现中国火箭和航天器润滑油的国产配套 , 摆脱 " 卡脖子 " 的历史 , 上世纪 50 年代末 , 中国航天润滑事业几乎与航天事业同步启动 , 在 " 一穷二白 " 的基础上蹒跚学步。1962 年 , 长城润滑油前身 "621 厂 " 临危受命 , 为刚刚起步的 " 两弹一星 " 工程研制国产专用氟化油。彼时 ,621 厂简陋的条件 , 仅仅能够生产出技术含量不高的 " 擦枪油 ", 但就是这样极其有限的环境下 , 初代新中国 " 润滑人 " 卧薪尝胆 , 经历了无数不眠之夜 , 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全氟碳油 , 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高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航天工程是强国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能力的缩影 , 投入大 , 周期漫长 , 因而只有少数国家有力支撑 , 不过航天应用的溢出效应巨大 , 能够带动大量产业发展 , 实现更多技术领域的跨越。据国家航天局专家介绍 , 航天投入产出比可达 "1:10", 在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跨越发展同时 , 其科技创新成果还能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长城润滑油服务中国航天炼就的航天级润滑科技实力 , 也成功转型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 为复兴号高铁、华龙一号核电站、雪龙科考船为大国重器、重点工程提供润滑配套 ; 保障夏奥、冬奥成为双奥品牌 ; 同时被国内近七成汽车品牌选择作为车辆初装油 , 并持续开拓船用油及重型机械用油市场 , 为保障润滑油供应自主可控、有效供给做出积极贡献。


携手航天同心筑梦向未来
忆往昔峥嵘岁月 ,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 , 由弱变强的蝶变历史 , 作为这一史诗工程的参与者 , 保证了润滑状态的万无一失。展望未来 , 据今年 1 月发布的《2021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 十四五 " 中国航天将锚定航天强国建设目标 , 以航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 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 , 启动并稳步推进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也将牢记使命 , 与中国航天携手 , 向天图强 , 为建设航天强国 , 在立新功。同时 , 也将坚定不移的贯彻新发展理念 , 引领润滑油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贡献新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