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经济增长蓄能加力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下一年的工作重点。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会议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为未来几年中国的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提出了诸多重要议题,其中“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我最关注的,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先选项之一。新冠疫情的肆虐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也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对此,中国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壮大国内市场的战略,需要具备一些先决条件。首先,应当推动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同时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另外,国家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和教育等领域的福利。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以适应新环境并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正成为推动国内市场繁荣与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个极具潜力消费群体的优势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第二个前提条件是创立更多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企业应当进行适度的战略调整和运营创新,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这点非常重要,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求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因此产品和服务质量必须符合这些要求。
鼓励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护环境是扩大国内市场的必要条件。此外,产品和服务与高新技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例如,食品行业是未来最具战略意义的领域之一,其发展将得益于基因生物技术、纳米科技和智慧农业的广泛应用。同时,将出现更多的功能性食品、智能化包装和保质期较长的食品。另一方面,服务领域与科技融合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博物馆、剧院和美术馆等文娱场所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和细致的服务。视听、媒体编辑、软件和游戏等创意产业也将因科技创新而蓬勃发展。
在当前的全球背景下,落实“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非常有益的影响。中国企业需要更积极地思考和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应对同类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同时,更多优秀的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得到更多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