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English

500强榜单里,藏着中国经济哪些关键点?

时间:2021-08-05 来源:浏览量: 打印 字号:
正是凭借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大企业,美国才能成为世界上超一流的强国。

如今,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尤其是,世界性大企业数量从最早的11家企业,到如今上百家,甚至超过美国,成了大企业数量世界第一。


按照《财富》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数据,中国(大陆)上榜企业有135家。

而一直被认为最强的美国,却排在了第二,只有122家。

去年我国新增上榜企业11家,美国只新增了1家。

连续2年,我国的上榜企业数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最多的国家,这无愧于世界第二大经济综合体,世界最大的出口国的称号。


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国成功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的传播,充分显示了制造大国的超强生产能力。

其中进步最快的,当属小米集团,本次上榜,小米排在第338位,比去年提升了84位。

国际调研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还显示:2021年Q2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在欧洲首次登顶,市场份额已经超越三星和苹果。


此外,京东集团的排位也由2020年的102位提升到了59位,阿里巴巴从132位提升到63位,腾讯控股也提升了65位到了197位。

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竞争力,正在进一步增强。

还有科技股的代表华为,今年排第44位,比上一年上升了5位,营收1291.8亿美元,利润93.6亿美元。

在重重打压之下,能做到这个成绩,实属不易。


不过,从数量来看,全球500强仍是传统实业的天下,而且其中有一类企业尤其值得注意。

它们虽然是传统企业,但是已经或者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革,有些是“混改”的典范,有些是数字化转型的佼佼者,比如刚刚晋升全球第二的国家电网。


当然了,虽然我国上榜企业数量连续两年超过了美国,但是,相比而言,我国企业的竞争实力还是有限的。

我国的企业营业收入虽高,可利润水平并不高,企业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大而不强”。


在我国(大陆)上榜的135家企业中,平均利润是35.4亿美元,比500强的平均利润33亿美元要高一些。

但是,与美国企业相比还是差些,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为51亿美元。

同时,我国(大陆)企业中,最能挣钱的企业是银行类。


如果剔除11家上榜的银行类企业,平均利润就只有23亿美元,而美国企业剔除银行类后是47亿美元,盈利能力的差距显而易见。

特别是代表新技术的信息通讯类企业,美国上榜数量有19家,而我国只有9家。而且,这9家的竞争力与美国企业相比差距非常大。

而在软件领域,谷歌和苹果所控制的移动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和iOS的市场占比分别高达81.5%和18.4%,几乎控制了整个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市场。

另一侧,目前的中国工业软件市场上,国产软件只占据了1/10。

更典型的特征是,我国上榜的企业虽然有135家,可国企或者说国资控股的企业占85%以上。


而最有发展活力的民营企业,却很少。

要知道,民企是创新的先锋兵,就业的压舱石。

它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解决了中国经济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如此看来,我们的创新与就业,今后要尤为注意。


要知道,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1/6。但是富豪数量已经超过美国,500强企业的数量也超过了美国。

这反映一个什么问题呢?聪明的读者可以自己想。


长久以来,中国企业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不靠技术,靠体量。

尤其是国企方面,虽然上榜数量占优,但是劣势也非常明显。

一方面,大多数的财报都不好看,另外,这些国企在国际上,也缺乏竞争力。

以中国的体量,应该做到世界500强一半,大学前五百名一半,才能真正算得上强大。


要知道,中国汉唐宋明这些巅峰时期,基本上GDP都是全世界一半,所以现在,还不能轻言胜利。

细分榜单,查缺补漏,我们应该从数据中看到中国企业应该努力的突破口。

2021年的榜单里,生物医药方面美国霸榜,瑞士、德国实力隐形冠军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就企业类型来看,中国要赶超全球的突破口就在于:汽车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药、人工智能。

汽车要和日本PK,新能源要和美国PK,生物制药要和美国、德国、瑞士PK,互联网要和美国PK,机器人要跟日本、瑞士、德国PK。


中国人要想真正富裕,要逐渐结束996,上榜公司的数量,尤其是科技企业的数量和得是美国的几倍才够,而不是仅仅多十几家。

企业上榜固然可喜,但必须保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作风。

国际局势风云谲诡,严峻的新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留言评论Message

我要评论e-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