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English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时间:2021-11-11 来源:浏览量: 打印 字号:
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首要意义在于其经济内涵,其次才是它的政治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中国的目标是沿着两条丝绸之路古道将东亚和欧洲的经济发达国家连接起来,打造一个延伸最广、规模最大的欧亚大陆经济合作平台。

2015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描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构想。

在主要发展方向上,提出: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建立新的大陆桥;建设中国―蒙古―俄罗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联通中国―中亚―西亚通道;建设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除此之外,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的畅通也与“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相关。在启动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五个主要目标:一是加强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战略信息交流,寻找区域合作的共同点;二是发展道路交通,打造“太平洋―波罗的海”大交通走廊;三是通过简化贸易与投资审批程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保持贸易畅通;四是加强资金融通,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中使用本国货币兑换与结算;五是实现区域内民心相通。此外,还确定了五个落实倡议的主要方向,包括政策协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资本自由流动、巩固人民友好关系等。

这一构想正式提出后,大多数专业人士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改善世界经济形势、联通世界市场、塑造世界经济发展新秩序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从2013年底至今,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过程中,中国不断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接触和磋商。对中国而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实施为其西部省份和自治区的加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保持已有发展成就的同时,这项倡议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国内资源和生产的均衡发展。

为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支点城市”是一个重要举措,支点网络不仅要在中国国内布局,而且还要打造覆盖全球的经济基础设施体系。一些中国学者表示,支点城市的特点在于其庞大的生产和贸易规模,以及发达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开放的商业和投资环境,因此这些城市拥有凝聚资源及提升产业层次的强大力量。

“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很多城市都未必是大型商业城市,但他们可能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潜力。除此之外,这些城市还应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实际上,“一带一路”沿线人口稀少,城市分布不均,且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金融体系和基础设施都较为薄弱,也远离大型工业与贸易中心。正因如此,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与实践创新,可以促进沿线城市群的发展,并推动贸易和人文交流。对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及促进贸易发展来说,选择一批重要的沿线支点城市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一个城市的基础产业及相关部门的区位、贸易规模、地理位置、国际化程度,以及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等方面。

为了在普遍低迷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沿线支点城市必须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金融制度的完善、区域贸易的更快发展和进出口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又是促进支点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拥有良好条件的支点城市可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并帮助他们获得发展所需的必要投资。而对于集聚资源来说,支点城市也是重要的区域中心。支点城市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保障贸易畅通,在此基础上,有些城市会通过彼此间的协调配合使自身得到发展。在国内外开发出完整的支点城市网络,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其国内有效需求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贸易来带动那些缺少经济资源的国家实现经济增长。除了中国国内重要的支点城市外,按照各种指标,还可以将国外的一些城市确定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支点城市。

“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实施不仅有助于中国扩大工业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和销售市场,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提升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会扩大中国与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加强各大洲之间政治、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交流,为国际经贸发展、政治与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局势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留言评论Message

我要评论e-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