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English

青年志愿服务:一份担当一种力量一张名片

时间:2017-03-03 来源:浏览量: 打印 字号:

    中国石化积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化、常态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升了社会影响力。20多年来,全系统共有49家单位成立志愿者协会,每年参与志愿服务超过30万人次

    徐升春是胜利油田胜东社区的一名电工,2016年被评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青年志愿者结对帮扶老人在胜利油田已是常态。徐升春说:“假如自己老了,经历了困难波折或人生变故后,仍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默默地关心、照顾自己,那应该是一种特殊的温暖和幸福!”
    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中国石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96年,上海石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1998年,燕山石化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2005年,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成为中央企业直属机关第一家在“志愿北京”正式注册的市级志愿服务团体……
    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化系统共有49家下属单位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每年参与志愿服务超过30万人次。20多年来,中国石化青年志愿活动蓬勃开展,从点到面、从企业到社会、从活动化到常态化,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带动员工向心力,提升社会影响力。志愿服务成为广大石化青年的新时尚,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一份担当:践行社会责任
    志愿精神正成为一种特殊的“石化文化”。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石化青年志愿者完美诠释了社会担当的真实含义。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事故。灾难面前,天津石油全力保障应急车辆用油,确保当地成品油市场供应稳定。事故现场,青年志愿者加班加点,频繁往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央企的社会责任。
    在西北市场,润滑油公司以“丝路驿站”为载体,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西部爱心助学行动,许多孩子第一次走出县城,第一次乘火车、坐飞机,第一次见到真实的高楼大厦……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塔河炼化位于西北边陲小城——新疆库车县。塔河炼化青年志愿服务队坚持多年开展民族团结融情教育活动,爱心助教、爱心捐赠、结帮扶对子,帮助发展经济,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认可和赞扬。
    在中华骨髓库中,有上海石化近千名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血样。2014年2月26日,上海石化一名青年志愿者捐献3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点燃了一个28岁女孩重生的希望。上海石化共有6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一种力量:增强企业凝聚力
    多年来,中国石化青年志愿活动的蓬勃开展,已经不断延伸到基层单位,拓展到社会家庭,深入一线班组,覆盖退休群体。
    安庆石化连续开展迎接新员工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新员工报到的前一周,青年志愿者主动与新员工联系,帮忙查询车次路线,安排行程;在火车站、汽车站迎接新员工;志愿者全程陪同新员工报到,完成资料登记、餐券发放、电话卡办理、入住青年公寓等一系列手续,让每个新人都充分感受到企业以人为本、员工幸福的文化理念,让新员工及其亲属安心、放心。
    随着中国石化外闯市场规模的扩大,留守家庭、空巢老人增多。中原油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这些困难家庭提供定点、定期、定时服务。一张张连心卡、一次次真行动,让留守家庭和空巢老人记得“有困难找青年志愿者”。
    当志愿精神成为渗透骨血的气质时,每个人都不再是一座孤岛。在中国石化的大家庭中,这样同生共荣的情感比比皆是,由此而来的员工归属感也让企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一张名片:提升石化美誉度
    近年来,集团公司青工委以“公益学雷锋,爱心加油站”为主题,在全系统百城万座加油站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把每年3月5日作为“爱心加油站”统一行动日,3月作为“爱心加油站”集中活动月,将其打造成全年开展的公益品牌活动。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张石化名片。
    北京、上海、浙江、云南、江苏……千千万万名志愿者化身“雷锋侠”,在加油站明显位置搭建爱心服务台,为市民提供测量血压、针线包、小药箱、应急维修工具、免费测胎压等便民服务,为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提供热水,并鼓励车主加入到学雷锋的队伍中,有效提升了中国石化品牌的整体美誉度,擦亮了中国石化的金字招牌。
    在湖北武汉火车站,每年春运期间都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在站内协助工作人员疏导旅客、替旅客搬运行李等。这是武汉石化团委组织开展的“暖冬行动”。他们用善意温暖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展现了石化青年的良好形象。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中国石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青年志愿者以一点一滴的服务精神,搭建着集团公司的品牌高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
    接下来,中国石化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将着力加强志愿服务系统化管理,加强文化建设、平台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打造石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品牌,不断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新的发展。(王彬)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留言评论Message

我要评论e-magazine